自2018年上海期货交易所(以下简称“上期所”)推出了中国第一个国际化品种——原油期货之后,低硫燃料油、20号胶、国际铜、原油和集运指数(欧线)等国际化品种期货期权也陆续上市。近日
在上期所的交易大厅内,电子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,不仅牵动着国内产业链企业的神经,也吸引着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投资者的目光。从这里诞生的“上海价格”,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参与全球大宗商品定价。

近年来,上期所产业客户参与度持续提升,服务实体功能进一步凸显,“上海价格”影响力不断扩大。
以“上海铜”为代表的上期所有色金属期货,是国内运行最为成熟、产业参与度最高的商品期货板块,已经成为全球三大有色金属定价中心之一;“上海油”价格首次应用于油气市场管理,被自然资源部作为油气矿产矿业权出让收益起始价标准;联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和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,推出基于期货结算价的“中国上海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”和“中国舟山燃料油保税船供报价”,为上海地区和舟山地区船燃市场提供了以人民币计价的价格风向标;“上海胶”作为天然橡胶跨境贸易定价基准的实货挂钩量正在显著增长,全球橡胶定价中心正在上海逐步形成。
据上期所国际合作部(港澳台事务办公室)高级经理周瑜介绍,多年来,上期所国际进展已然卓有成效。
周瑜告诉界面新闻,一方面境外客户数量持续增长。上期所境外参与者来自六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,数量每年呈两位数增长。2024年末,上期所特定品种路径下的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两成,QFI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六成。
另一方面,境外参与度稳步提升。原油期货作为上期所国际化品种的先驱,境外参与程度持续提升。2024年,上海原油期货境外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两成,日均持仓占比近四成;市场参与者结构日益完善,法人客户日均成交占比超四成,日均持仓占比超七成,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市场,规模仅次于Brent、WTI原油期货。
“此外,价格应用场景日益丰富,国际认可度持续提升。原油、国际铜、20号胶等期货品种被境内外企业运用于套期保值、国际现货贸易定价。现货市场采用20号胶定价的合同贸易执行量约占跨境贸易量三成以上;芝加哥商业交易所(CME)对应上海原油期货收盘时间,推出WTI原油期货的‘上海日中交易参考价’并配套日中参考价交易机制。”周瑜补充道。
而上期所也未停止进一步国际化的脚步。2025年5月27日,上期所发布《关于就上海期货交易所业务规则国际化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》,为今后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引入境外特殊参与者、境外中介机构和境外客户参与上期所品种奠定制度规则基础。
2025年7月8日,上期交所在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与市场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,正式发布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。此举旨在构建一套与上期所平台国际化相适应制度体系,为未来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上引入境外特殊参与者、境外中介机构和境外客户牢固制度根基,助力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。
上期所交易大厅电子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,既是全球投资者分享中国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,也是“上海价格”走向世界的重要起点。随着业务规则国际化版本的落地和对外开放品种的持续丰富,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在成为推动我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、提升大宗商品定价影响力的重要力量。